黑白直播官方网站app

当孩子的手伸向别人的口袋, 我们应该阻止吗?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黑白直播官方网站app > 新闻动态 > 当孩子的手伸向别人的口袋, 我们应该阻止吗?


当孩子的手伸向别人的口袋, 我们应该阻止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0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被翻乱的书包与误解的目光

在三年级教室里,患有自闭症的晨晨又一次翻开了同桌的铅笔盒。他专注地摆弄着里面的自动铅笔,对周围同学的劝阻充耳不闻。老师匆忙赶来时,只看到散落一地的文具和委屈哭泣的孩子——这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“翻找行为”,却往往被误解为“故意捣乱”或“品行问题”。

藏在翻找动作里的“小秘密”

1. 感官探索需求

自闭症儿童可能通过触摸不同材质(如塑料拉链、布质口袋)获得触觉刺激

翻动物品时的声响(纸张摩擦声、纽扣碰撞声)带来听觉满足

2. 特殊兴趣驱动

对特定物品的执着收集(如固定品牌的铅笔、某种形状的石头)

通过翻找行为持续寻找目标物

3. 焦虑缓解机制

环境变化引发的紧张情绪通过重复动作释放

翻找过程提供可预测的安全感

4. 社交沟通困境

无法用语言表达需求,转而用动作替代交流

试图通过拿取他人物品引发关注

5. 执行功能挑战

难以理解物品归属概念

缺乏对行为后果的预判能力

干预三步曲:从应急处理到系统支持

第一步:危机中的智慧应对

常见误区

强行制止引发激烈情绪反应

当众训斥加剧社交排斥

正确策略

平静转移法:轻拍肩膀吸引注意→展示备选物品(如压力球)→引导至安全区域

替代沟通:递上视觉提示卡:“我看到你想找东西,我们可以去宝藏盒”

快速复盘:事后用社交故事书复盘场景(附实拍照片+简笔画)

第二步:构建预防性支持系统

环境改造:设置“个人空间标识”;

感官替代:提供合规探索包,可使用多层拉链袋+不同材质布片;

规则建构:可视化行为指南,绘制“别人的东西”/“我的东西”对比图;

正向强化:设立代币奖励机制,如每半小时未翻找可得一颗星星。

第三步:培养替代性核心技能

1. 所有权认知训练

玩“借与还”角色扮演:用特制道具卡模拟物品流转

2. 功能性沟通培养

建立三级表达体系:

初级:指认“想要”图片卡

中级:使用沟通板造句:“我可以看看你的…”

高级:学习礼貌请求句式

3. 自我管理能力塑造

佩戴振动提醒手环:当手伸向他人区域时触发轻微震动

制作“行为温度计”:用颜色标记冲动等级并匹配应对策略

特别提示

巧用“预防性满足”:在集体活动前提供充分感官刺激(如15分钟触觉箱探索)

建立“过渡仪式”:进入他人空间前做特定手势(如双手击掌三下)

善用同伴支持:培训小志愿者担任“物品守护者”,用游戏化方式设定界限

在不完美中寻找成长契机

当8岁的晨晨终于学会举起“交换卡”换取同桌的橡皮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行为的改变,更是一个孩子与世界建立新型关系的开端。那些曾被视作“问题”的翻找动作,恰恰成为我们理解自闭症儿童独特认知方式的窗口。